污染清除作业方案

TIME:2024-11-29

1.总 则

1.1编制目的

为了有效、快速地组织开展船舶污染清除行动,避免对海洋环境的二次污染,保证作业安全,结合本公司的服务范围内的船舶污染风险以有本公司的实际情况,有效运用海上溢油应急防备反应技术,依据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制定本污染清除作业方案,用于指导船舶污染应急行动。

本方案作为本公司制定的应急预案的有效补充,应当与应急预案以及污染物处理方案结合使用。

本方案作为指导性的文件,其制定和发布不排除本公司根据具体船舶污染事故情形采取与本方案不完全一致的措施。

1.2编制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6.《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管理条例》

7.《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

8.《山东省海洋环境保护条例》

9.《中国海上船舶溢油应急计划》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及其有关作业活动污染海洋环境防治管理规定》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防备和应急处置管理规定》

12. 《山东省海上溢油事件应急处置预案》

13. 《1990年国际油污防备、反应和合作公约》

14. 《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15. 《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

16. 《2000年有害和有毒物质事故防备、反应和合作议定书》

17. 《经1978年议定书修订的1973年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约》(简称73/78防污公约)

18. 《国际海运危险货物规则》

19. 《国际散装运输危险化学品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

20. 《国际散装运输液化气体船舶构造和设备规则》

21. 本公司《防治船舶污染海洋环境应急预案》

1.3适用范围

本《污染清除作业方案》适用于公司所在服务区域内发生的船舶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置和清污行动中采取的污染清除作业策略和方法。

本公司接受海事部门和地方应急管理部门调遣参与相关应急行动时,在遵循有关要求的前提下,结合实际运用本方案。

 

2.污染清除策略

2.1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安全第一

科学决策,有效组织

方案合理,措施得当

规范操作,行动有序

安全高效,注重环保

2.2总体策略

结合本公司服务区域的自然环境特点、气象海况特征、敏感资源分布,以及船舶污染事故风险状况和事故情形,采取的污染清除策略如下:

(1)根据事故的需要,对事故船舶采取紧急堵漏、卸载等应急处置措施。

根据不同的事故情形,在开展海上清污前,可优先采取堵住船舱漏洞等应急措施,防止油类进一步泄漏。

(2)优先保护敏感资源;

结合漂移预测方法,对可能受到威胁的敏感资源,按照应急预案中确定的优先保护顺序,对敏感资源实施围油栏围控、防护。

(3)尽可能地防止溢油、类油危险品漂移到岸线;

为防止溢油、类油危险品漂移到岸线,尽可能采取布控围油栏等措施围控,使用船舶、清污设备在海上全面清除溢油。

(4)海上清污采取围控、回收和清除相结合的方式;

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清除作业方法,选择使用适当的设备、器材,对大面积和厚油膜首先采取机械回收的方式,对于薄油膜采取使用吸油拖栏和吸油毡吸附回收的方式,对于难以回收的极薄油膜采取使用消油剂分散沉降分解的方式。

(5)冬季海冰严重时的防污措施,对冰层以及冰层以下水体的污染围控和清除,了解具体实施的难度。

(6)清污中应防止二次污染;

确保设备、设施完好,按程序作业,避免因作业过程本身造成污染面积的蔓延扩大;严格控制溢油分散剂使用,防止或减少二次污染。

(7)作业过程中人员安全优先。

为避免对作业和急救人员的安全造成威胁,所有人员应尽量处于上风处。消除所有可能的火源;做好各方面安全防护,保障溢油应急作业人员健康。

 

3.污染清除作业各类方案

3.1 应急堵漏卸载污染控制方案

船舶因碰撞、搁浅或其它原因导致船体破损发生油类等污染物泄漏事故时,采取堵漏或紧急卸载等应急处置措施迅速、有效地控制污染物泄漏,是现场船舶污染清除作业一个重要环节。堵漏是保持船舶浮力的主要措施,堵漏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舱内堵漏,即在破裂成都不大,进水量小的情况下采用的方法;另一种是舷外堵漏,是在破洞位于船壳板水线附近,从外部堵塞较为方便时所采用的堵漏方法。

3.1.1控制泄漏基本措施

(1)立即停止装卸和船内驳运作业;(由船方或码头设施实施)

(2)关闭有关阀门、空气管;(由船方或码头设施实施)

(3)堵漏;(寻求专业救援机构实施,本公司负责围控行动)

(4)船内驳运(将破损舱内的污染物转移到其他空舱的作业);(船方操作或双方合作)

(5) 卸载(将泄漏舱内的污染物过驳到服务船或岸上设施);(船方操作或双方合作)

3.1.2 堵漏对策

舱内堵漏法

(1)若在船体水线以下直径较小时,采用木塞或者堵漏板进行堵漏。用布或者棉絮包住木塞,用木槌打紧,不能用力过大,以防打碎木塞。

(2)用小块棉絮塞入洞内,再配以大小适宜的堵漏盒箱,紧贴堵漏处,然后用撑木支紧,固定好。

(3)遇破洞不规则,可将适当木塞塞牢,再用大小不同的木塞裹上布或者棉絮一一塞满空隙。

支撑堵漏法

是在破洞处堵上棉絮或者床垫等,再压以垫板,然后用撑木撑紧,支撑方式是按照破洞位置和舱内纵横构件的具体情况而定。必须注意,凡撑木柱两端要以面联接,不能以线联接,否则撑不紧固。

水泥堵漏法

是目前船上广泛采用的堵漏方法,适用于各种破洞的堵塞,特别是对于舱角、角钢等难以堵塞的破漏,水泥凝固后有良好的水密性能和一定的强度。

舷外堵漏法

(1)破洞位于船壳板水线附近时,先将堵漏毯或棉絮、帆布沿着破洞处船舷缓缓沉入水中,注意下沉深度,直到盖住破洞处,阻止水进入舱内,再用排水泵对破损舱室进行排水,待破损舱室内水排干,采用舱内堵漏法。

(2)帆布袋堵漏法,是船舶破损时,使用帆布袋堵漏水线附近漏洞。帆布袋用橡皮帆布或者其他等效果材料制成。使用时根据破损破洞大小,在帆布袋内放入适量破布或者棉絮,收紧袋口绳索,把袋塞入漏洞,即将漏洞口严密堵住,可以抵挡浪涌冲击力,减小进水量。

裂缝堵漏法

用破布或棉絮包裹木楔,然后用锤子将木楔一个一个的顺次打入裂缝,直到全部漏水现象消失为止。

可以采用麻绳或者破布、橡胶盖住裂缝然后钉牢。

由于公司目前不具备船舶舷外堵漏的处置能力,一旦接到由于碰撞、触礁、搁浅、船体破损船舶事故导致的污染事故报告后,应立即向海事局报告以及通知专业潜水堵漏公司或船舶救助机构进行应急救援。同时公司应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应急行动,做好配合工作。

3.1.3 卸载作业

对破损舱内的污染物进行船内转驳、卸载(船到船)是控制和减少污染物泄漏的有效方法。

(1)船内驳运,通过船上的输送管系将破损舱的污染物驳运到其他可用的空舱。(一般由船方操作。如船方无动力时,由公司提供卸载泵以及相关操作。)

(2)需要采取卸载作业时,如果船方具备卸载能力,公司应调度海上接收能力,对破损舱里的污染物进行卸载接收。

(3)如果船方失去卸载能力,公司应迅速提供卸载设备,并实施卸载作业。需船方配合时,告知船方相关事项。卸载作业应严格遵守相关安全操作规定。

(4)如果确认单凭本公司的能力难以实施(完成)卸载作业时,应立即向海事机构和协议船舶报告;紧急联系当地其他具有海上污染物接收能力的企业提供应急援助。

3.2污染物围控方案

无论是在码头前沿水域、航道、锚地发生船舶污染物泄露,还是陆源污染物污染海域,都应迅速运用各种围控设备对事故船舶和水面上的污染物采取围控措施,将污染物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利于进行回收和清除,从而减少水域污染范围。同时对可能受到污染物威胁的敏感资源、岸线进行围控和保护,防止或减少污染损害。

3.2.1 对围控作业的总体要求:

① 根据发生或可能发生污染事故的现场海况、船舶事故的类型、污染物的种类和船舶、码头的条件,确定使用围油栏的种类和数量。如围油栏的规格、耐腐蚀性、防火性等。

②根据事故现场的水域环境和围控目的,采取有效地的围控形式。如在航道上发生污染事故,因靠近环境敏感资源,应首先考虑其外围采用拦截围控和吸附围控的措施,阻止污染物进入敏感水域或上岸。

③布放围油栏作业应严格按照相关步骤和要求进行。严格遵守操作规程。

④采取船舶拖带围控形式时,应控制好船速和拖带角度,围油栏的拖缆应保持足够的长度,船与船之间保持良好的通讯联系和协调配合,注意航行安全。

⑤不断对围控方式和围控效果进行监视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纠正。

3.2.2 围控技术的应用

(1)船舶拖带围油栏的形式进行围控。适用于相对开阔水域的海上大片漂移的污染物。

①岸线污染清污单船拖带围油栏:由本公司应急处置船实施作业。

对于软基海岸线,应将围油栏布设在离岸线50米距离之内,方便作业员工下水近距离操作。

对于岩石岸滩,应将围油栏布设在50-200米处,方便小型辅助船舶进出。

对于湿地、草滩岸线,应将围油栏布设在500米以外的距离,防止一层围油栏不管用时,能有空间再次布设有围栏。

其它类型的岸线,应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布设围油栏。

② 两船拖带围油栏:拖带时,使围油栏形成并保持“J”型围控形状。

具体操作:由两条辅助船、200~400米围油栏一台收油机和若干操作人员组成一个作业单元。其中一条作为主拖船(应考虑舱容),携带收油机和回收作业人员在后,负责拖带围油栏较短的一端,并进行回收作业。另一条在前,拖带围油栏较长的一端。一般拖带300米围油栏时,其拖缆一般为50米。

③ 三船拖带围油栏:通常采用“U”字型围控形状。

具体操作:由三条辅助船、400~600米围油栏、收油机和若干操作人员组成一个作业单元。其中由两条船在前面并行分别拖带围油栏的两端,并保持一定的距离。第三条辅助船携带收油机和操作员人员,始终处于 “U”形底部围油栏的外侧,对围拢的污染物进行回收。

(2) 定位布放

用于近岸水域的敏感资源保护、事故船舶和设施的围控、海上污染物围控、拦截和导流。

① 隔绝围控

横跨或围绕敏感区布放围油栏,并用锚对围油栏进行固定,使污染物与敏感资源隔离。此方法也适用于对发生在海上事故船、如锚泊、搁浅或沉船等的围控,阻止泄漏的溢油扩散。

② 拦截围控

根据污染物漂移可能影响的范围,在敏感区外海上布设多道围油栏拦截,阻止其向敏感区方向漂移或上岸。这种形式需使用锚固定围油栏,保持围控形状。

③ 导向围控

采用多道围油栏首尾交错叠压相连的布设形式,逐级将溢油导向指定的水域。主要是为了将溢油由水流较急的水域导向较平静的水域便于回收,或将溢油导向敏感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进行回收,以保护敏感程度较高的岸线区域。这种布放形式需要使用锚固定围油栏的围控形态。

④ 吸附围控:沿岸布放吸油围油栏,用来吸收从海上漂移过来的溢油,或从岸线上冲洗下来的溢油,实现保护其他敏感区域和岸线的目的。可与岸滩围油栏配合使用。

⑤ 在潮间带这样的水陆结合的区域的进行围控,应采用岸滩围油栏与其他围油栏连接并用的形式。接有岸滩围油栏的一端布放在靠近岸滩的一段,铺设岸滩围油栏的地面应较为平坦。

3.3敏感资源防护方案

3.3.1敏感资源的保护次序

龙口市沿海沿岸分布着旅游岸线、海上游乐度假场所、沙滩浴场、工业取水口、港口码头设施、水产养殖区等,具有较高的环境敏感度。在发生具体污染事故时,分析评估可能受到影响的敏感资源,按照《预案》中明确的敏感资源有效保护原则和次序及时采取防护措施。

3.3.2敏感资源防护措施

发生船舶污染事故后,通过及时评估和持续监视监测污染物漂移方向和可能影响范围,分析可能受到溢油污染威胁的敏感资源,按照3.2中介绍的“溢油围控方案”,在其周围水域或岸滩提前布设适用型号的围油栏对可能到来的污染物进行拦截,并采用必要的回收设备运用适用的清除技术对到来的污染物进行清除,消除对敏感资源的威胁。

3.4 海上污染物的回收和清除方案

由于不同的回收设施只有在其适用的工作范围内,才能充分发挥作用,达到最大回收效率,公司配备了各式回收设备及相应器材,以适用不同环境不同程度的溢油事故。

3.4.1 对溢油回收清除作业的总体要求

(1)在水域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采用机械的方法回收,如使用专用溢油应急处置船、收油机,拖油网。

(2)根据污染或可能发生污染的事故现场的海况、污染物的种类及粘度,确定回收方式、收油设备类型和数量。

(3)布放收油机的人员需经过专门培训,布放作业严格按操作规程和步骤进行。

(4)随时评价收油机的工作状态和回收效果,发现问题及时调整和纠正。

(5)及时调度接收船舶或提供临时储存设备(油囊或临时储存罐等),满足回收作业的需要。

(6)油膜较薄时可采取吸油拖栏、吸油毡等方式进一步回收。

(7)油膜极稀薄,机械方式无显著效果时方可采取喷洒消油剂的方式进行清除。使用消油剂应满足使用区域条件,并向海事部门申请。

3.4.2海上污染物回收清除对策

(1) 对于非持久性油类,如航空煤油、汽油、轻质柴油,其蒸发速率极大,经过一定的时间,大部分会挥发掉,在不会对环境造成威胁的情况下,可考虑不采取回收作业,但为防止其向附近的敏感区扩散,可利用围油栏围控、导向。若经过预测和实际观察,溢油总的趋向是向外海飘移扩散,可不采取清除行动,但须严格监视监测溢油动向,采取警戒等必要的安全防范措施。

(2)对海上范围较大的持久性溢油,只要海况、现场水域环境条件允许,应迅速派出应急处置船舶、或辅助船携带收油机组成作业单元,进行溢油回收等相关作业。

(3)对于已经飘移分散的碎片状溢油,先在溢油的漂移前方处使用辅助船舶拖带或布设围油栏方式进行拦截和集中,待围控的溢油聚集到一定厚度后,使用收油设备进行回收。

(4)对于含蜡高的原油或粘度高的重油且已形成油块的海面溢油进行回收时,优先考虑采取用辅助船舶拖带收油网进行回收。

(5)根据溢油的粘度、海况,选用适合的收油机类型。

(6)用吸油毡吸附海面溢油时,用注意使用方法,待吸满油后应及时收回并注意储存。

(7)根据评估,对于发生或可能发生起火、爆炸船舶事故造成的溢油围控或溢油已经燃烧的事故现场,必须使用防火围油栏进行围控。

(8)对已经飘散,围控困难且威胁到环境敏感区域的溢油,可使用喷洒装置喷洒消油剂,但必须得到海事主管机构的许可。

(9)在天气良好,海面较为平静的情况下,对于远离海岸及设施、生态敏感区等较远的大片的溢油,可采用现场焚烧的方式消除溢油。但此法只是用于含水量较低的新鲜溢油。应使用防火围油栏进行围控溢油。现场燃烧时需向海事及相关部门报告,同时必须加强安全警戒,防止船舶进入燃烧现场。

3.4.3海面污染物回收清除

接到应急行动指令后,海上清污队伍应及时行动在采取污染物围控、敏感资源防护的基础上,及时对海面污染物进行回收和清除

运用专业溢油应急处置船对海面污染物进行机械回收;

运用辅助船舶携带收油机对海上围控到的溢油等污染物进行机械回收;

运用辅助船舶拖带吸油拖栏、抛放吸油毡、抛洒吸附剂对海面污染物进行吸附回收,捞取回收受到污染的垃圾;

对于极稀薄油膜,机械方式无显著效果时,采取喷洒消油剂的方式进行清除。

3.5岸线清污方案

1)岸线保护

岸线是一种自然资源,按不同的地理环境可分为近岸带、潮汐带和岸线带三个部分;溢油事故发生时要根据溢油漂移轨迹的预测结果和岸线保护次序,采取保护措施,对溢油进行围控或导向,防止污染着岸;

2)隔绝围控:用围油栏横跨或围绕敏感区并用锚将围油栏固定,使溢油与敏感岸资源隔离;

3)导向围控:利用围油栏将漂移溢油引导向敏感程度相对较低的区域;

4)吸附围控:利用吸附围油栏特点,吸附从岸线上冲洗下来的溢油或水面漂移过来的溢油,实现围控和保护岸线的目的;

5)岸线溢油清除:岸线清除分三个阶段进行:清除大片溢油、清除沙滩溢油和最后清洁。溢油事故应急处置后,对于被溢油污染的岸线,需进行溢油的清除以恢复岸线的使用功能。根据岸线类型的不同,可采取的岸线清除技术包括使用吸油材料、喷洒消油剂、使用岸线清除设备、人工清除等。

3.6冬季冰期清污方案

冬季是冰雪、大风盛行的季节,在极寒的气候下,海面上也会结上面积广大,冰层较厚的浮冰,对于船舶航行和渔业生产影响严重,也容易触发船舶污染事故,是预防的重点,也是难点。根据污染事故现场的气象,海况,以及溢油情况,可以考虑在发生溢油事故现场较远的海面、下风处或者水流下游处,提前用船体较厚的船舶,或者专业的破冰船,隔离出一条或者几条水道,再布放厚度满足需要的围油栏,防止溢油扩散。并对围控住的冰层/水体实施回收。作业过程中要考虑船舶船体强度、围油栏厚度、拖绳强度等。

 

4.污染清除作业安全和防止二次污染措施

4.1公司安全和防污染方针

公司的船舶污染应急防备和反应清除作业行动中必须贯彻“以人为本,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

4.2应急安全保障措施

(1)指挥人员应在应急作业前向作业人员宣布作业计划、作业方案和注意事项。应急作业人员应听从指挥,严格按照作业程序和设备操作规程进行作业。

(2)加强应急清污作业现场的警戒,发布作业警告,实行现场管制。

(3)做好后勤保障,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包括安全防护装备、通讯设备、药物和食品,临时休息的帐篷、消防器材、清洁眼镜用品和现场洗浴设施。

(4)建立与医疗机构、消防机构的联系,一旦发生意外,能立即得到支援。

(5)规定现场指挥人员与现场操作人员在安全方面的责任,加强安全巡视和监督,及时发现、制止和杜绝危害安全的因素、现象和行为。

4.3作业安全防护措施

应急行动过程中,安全防护是保障应急作业人员健康和安全的必要措施;应急组织者和应急作业人员,都要具有较强的安全意识,认识应急作业每一个环节的潜在危险,并经过培训,掌握避免这种危险的相关知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并做好如下方面的保护:

1)听力保护:长时间在产生噪声的机器旁边工作时应戴耳朵保护装置;

2)头部保护:在作业的全过程都应戴安全帽,以防坠落物砸伤头部撞到硬物上造成伤害;

3)眼睛保护:在所有的清污场所都要带上合适的防护眼镜;

4)配戴呼吸器或口罩防止油和化学品蒸汽的吸入;

5)配戴防护手套,防止污染物的接触危害,减少皮肤的暴露和磨损;

6)保护靴,通常以带有纹理底并在足趾处带有钢性支撑的橡胶靴,可防滑、耐油,防止砸伤;

7)在近海、近岸、码头或在船舶甲板上作业,作业人员都要穿上经过认可的救生衣;

8)在寒冷、恶劣天气下工作,应穿着保温服。

4.4防止二次污染措施

(1)各清污组接到指令后必须坚持安全、迅速的行动原则,第一时间采取应急行动;各类清污作业严格遵循安全和防污染操作规程,避免危险操作导致安全问题,导致污染进一步扩大,收集到的污染物应良好存放防止二次污染。

(2)无论是海上,还是岸线清污作业过程中,应划定固体污染物集中存放区,对污染物进行分类存放,规范包装,清晰标志,防止污染物的散失、渗漏、雨天防冲刷等细节措施;

(3)划定车辆行进、人员活动专用线路,防止因车辆碾压、人员踩沾等原因造成已清除区域或本来干净区域的污染,导致污染人为扩大;

(4)确保收集到的污染物严格按照《防治污染船舶海洋环境污染物处理方案》规定的运输方式和过程细节,全部送到污染物处置单位,严格按国家环保规定处理。车辆离开现场前应认真清洁车辆外部可能粘着的污染物,运输陆上要严格防止洒漏对沿途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5.事故处理应急预案

5.1 安全职责

1)当发生突发性事故后,立即报告作业现场安全负责人或是项目责任人及关部门;

2)组织力量对事故进行善后处理;

3)协助公司、海事等部门对事故进行调查;

4)查找发生事故原因

5.2 防范措施

1)严格执行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作业现场安全规定,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2)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和工艺;

3)加强设备操作和使用、维护保养、检漏和检查的管理;

4)严格设备设施和器材安全检查;

5)严格劳保穿戴,非防爆区域关闭手机及使用非防爆通讯工具。

5.3 事故处理预案

1)事故发现者应立即现场管理责任人,及时向公司报告,如事态存在潜在的扩大风险,要及时向地当政府相关机构求助救援;

2)在确保人身安全的情况下,组织抢救工作;

3)立即停止各种作业;

4)组织人力清理现场;

5)如有人员身不适或受伤,应立即送医院。

6)如有必要,启动公司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


附件

附件1 船舶污染应急指挥人员信息表

公司船舶污染应急指挥人员信息表


姓名类别单位名称备注(联系方式)

朱利峰

高级指挥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

17753787777

汪宗兵

高级指挥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

17753748996

张杰

高级指挥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

15376303457

韩震

现场指挥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

13455551119

王泽民

现场指挥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

15315372816

刘龙

现场指挥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

18654775770

刘振

现场指挥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

15192364988

苗洪禄

现场指挥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

13235352256

田晓

现场指挥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

13361312444

刘凤

现场指挥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

18364477366

王奉华

现场指挥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

13465581761


附件2 现场操作人员信息表

公司现场操作人员信息表(40人名单)


姓  名单位名称联系方式
逄崇显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苗健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刘佳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曹洪铭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邵禹铭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王遵翔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刘明新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于晓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田浩东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李君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刘晓晓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石林林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王允涛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李文佳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陈百义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张文志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尹济涛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徐鹏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贾浩志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高长鹏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郭庆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周天浩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李小凡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张小双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刘焕喜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姜增敏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李浩伟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胡国家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单汉津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李洪文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薛一忠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崔永志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徐佳宁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张耀闫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殷丽娟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王云静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刘志龙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迟述欢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刘殿斌

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王延庆山东牧源发展有限公司05358835678


附件3 清污设备清单

污染清除作业方案(图1)